


播種科研. 深耕教育. 栽培價值. 擴闊視野
Seeding Science.Cultivating Learnedness
Fostering Values.Broadening Horizon
關於采菽社
Soyvestors(采菽社)是一間由香港中文大學林漢明教授創立的社會企業。我們大豆科研為起點,把科學、技術與人文關懷結合,設計沉浸式跨學科 STEAM 課程,培養未來良好公民與變革者。
香港中文大學卓敏生命科學林漢明教授多年來致力以大學科研支援中、小學的教與學,在年青一代中播種科研的種子。林教授於2022年創辦采菽社,以其超過四分一世紀的大豆科研為切入點,設計一系列中學STEAM教學課程,示範及推動統整性跨學科教育模式,強調科學技術與人道主義價值相結連的重要性,希望培育有人文素養、有抱負、有視野、能全方位分析、考量問題的年青一代,鼓勵學生在科學探究之餘建立人文關懷、培養人文素養,鞏固正向價值,成為良好公民citizens,甚或是變革者changemakers,為人類社會面對的問題尋找紓緩以至解決的方法。
采菽社獲香港中文大學「可持續知識轉移項目基金」選為贊助項目,為百分百社會企業,利希慎基金更在2023年成為采菽社之策略伙伴及贊助。

「你的世界有多大,視乎你的視野有多遠、視覺有多闊。 你可以走到哪裡,取決於你的知識、動力,以及同行的夥伴。 科學給人類帶來各種可能,你想能夠把握機遇,便要努力地走好每一步。」
—— 林漢明教授
采菽社STEAM課程特色

「選擇以大豆作為科學教育的載體,就是讓一顆種子承載知識、價值與未來。」
為何以大豆教授科學?
大豆是一顆小小的種子,卻是科學教育的完美起點。
-
跨學科的天然橋樑
-
生物學:從種子發芽到根瘤菌共生,理解生命循環與生態互動
-
環境科學:大豆固氮能力有助改善土壤、減少化肥使用、降低碳排放
-
地理與經濟:作為全球重要農作物,牽動糧食貿易與國家安全
-
歷史與文化:從東亞起源,到影響全球飲食與農業模式
-
-
從課堂走向世界的學習
學生不只是聽理論,更能:-
親手種植大豆,觀察完整生長週期
-
進行實驗(如根瘤菌接種、氮循環觀察、DNA 提取與 PCR)
-
反思農業、氣候變化與糧食安全的全球議題
-
-
一粒種子,啟動價值教育
大豆不僅是一個科學研究對象,更是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學生會在動手、觀察與探究的過程中,理解 可持續發展(SDGs) 的核心精神:從土地到餐桌,從科研到責任,科學與社會緊密相連。